從來沒有想過,真的會有讀者資助我,而且他並不是看到我發的資助文之後才提出資助的邀約的。
.
一直以來,寫文章一直被視為是無償的工作,有太多平台邀請我寫文章是沒有稿費的,或是用極低的稿費流量計算方式來邀稿。
.
在我還是學生時期,我並不覺得這有什麼,畢竟我就只是寫寫部落格,後來開始在泛科學、女人迷無償投稿的作家,但直到有一天,泛科學、女人迷開始支付我稿費,我才發現,原來寫文章是可以換取報酬的。
.
太多人把閱讀免費的文章視為理所當然,卻不知道作者在撰寫這些文章要花去多少心力。我產出一篇科普文章,可以獲得1000到2000的稿酬,我產出一篇個人評論,也可以獲得相當的稿酬,但前者,我可能得花上三天、五天的時間,才能讀完雙欄20頁的原文論文;而後者,我只要用我的邏輯思考加上一些過去學過的知識,很快就能獲得相同的報酬。
.
離開學生時期,我必須面對現實的經濟問題,我越來越少閱讀新的書籍與論文,因為我必須面臨現實:做全職編輯的兩個月真的非常耗腦力、跑uber eats真的非常耗體力。
.
27歲,整天被爸爸念說讀台大出來無法養活自己,我也不想如此,但現實社會就是沒有一份工作,足以供給心理作家足夠的薪資,來讓我們只要閱讀與寫作,就能養活我們自己。
.
很多心理作家很紅,那並不是他們一開始就很紅,而是因為他們有著輔導老師、諮商師的本業,再搭配寫作的副業,相輔相成,逐漸成名,直到最後只要靠著演講就足以養活自己。
.
請記得,養活他們的是演講而不是賣書,賣書是不值錢的,值錢的是書紅了帶來的演講邀約。
.
但我沒有本業,我無法做心理師,沒有一份工作讓我相輔相成,我曾經想擠進心理出版社的窄門,但台灣的心理出版社寥寥可數,要有職缺又談何容易?
.
現在的我,正面臨著現實的考量,我得找到一份高CP值的工作,不需花費太多體力與腦力,就能養活我自己,好讓我還有體力去寫有品質的文章,或是就得放棄文章的產量、放棄閱讀新的書籍與論文、放棄文章的產量,先好好地養活我自己。
.
對於讀者,我只能說對不起,因為你們不必給我半毛錢,就能獲得我花上許多精力整理出來的知識,而我獲得的報酬卻不足以讓我活下去。
.
因此,我真的非得發文感謝這一位讀者,這種想法,在台灣是非常前衛的:「原來獲取知識、從中得到幫助,是一件值得捐款相助的事情。」
.
如果我做的是廟公,或許我說出來的話會更值錢許多。